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1章 灵渠工程突击师 (第4/6页)
习惯了军旅生活,对饮食也不讲究。 对于民工主体-流民来说,午饭有白米饭,还有姜糖茶,更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午饭时间有1个钟头,期间有戏班过来演出,民工们往往聚在戏台下,边吃饭,边看戏。 说是戏班,其实连草台班子都不算,只有34个戏子,1两个乐师,妆也不画,衣服也不精美。 唱腔虽是桂剧的唱腔,唱词却完全是革命军文工团创作的“革命戏”,讲的是革命军分田地、打土豪的故事。民工们听得津津有味。 趁杨烜在场,几个民工连有意表现,提前结束休息,拿起工具继续劳动。 杨烜甚是高兴,指示邓县长找来几个“劳动能手”,说明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请他们踊跃发言。 工兵营的代表最讲大局,虽被众人推为第1个发言,却表示营里安排妥当,并无困难。 这说的也是实情。越国尊崇革命军,若连革命军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怎么治理国家? 1个民兵代表发言,恳请越王在教育上向兴安县适当倾斜。因为兴安县靠近湖南,山多地少,是个有名的穷县。教育也很落后,自乾隆年间到现在1百多年,还没出过1个进士。 对待教育问题,杨烜1向都很大方,说道:“修浚灵渠是件大工程,兴安人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贡献。这样,岑毓英,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 “你想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