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建书院(基建)_第 18 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8 章 (第2/7页)

都是举人,特别是秦夫子,他的教学很好,很多学生都是冲他来的。去年的探花就是秦先生教出来的。”

    书墨与有荣焉地与盛致清介绍江州书院的分班制度。

    童生身份是进入书院的前提条件,进来后还要进行一次考试,然后夫子才根据他们的成绩将其分到不同的班。每个班的学习进度也略有差别。

    分班考试?她的学校可以用得上吗?不行,现在生源还要自己找,参差不齐。而且搞研究的都是偏科的较多,这个可能不太适用。

    “只有在自己班里学完课程并且通过考试了才可以升班,或者是自己考上秀才或举人,就可以升级或者毕业。”

    毕业,那她的学校要教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毕业呢?她培养的科研型人才还有实用型人才,科研的可以一直留在学校,但实用型的人才呢?要效仿现代的包工作或者安排实习吗?如果是,又要安排到哪里?

    书墨还在介绍书院的建造历史和崛起事迹,盛致清却已经被随之而来的问题,扰得脑壳子疼了。

    “毕业标准、学生实习、就业。小江记一下。”

    于江头也不抬的应了一声,两人的相处模式终于换来书墨异样的眼光,收起好奇心,书墨很是礼貌的说:“公子,这就是我们书院的基本事迹了,请问您还有什么需要问的吗?”

    “贵院学生毕业以后,或者没有考上举人的怎么办?”盛致清问他。

    书墨先是一愣,接着哂笑道:“公子,这世界上读书人那么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