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利刑侦笔记5:验毒缉凶_第2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节 (第8/11页)

庖丁,还成为远近闻名的赤脚医生,甚至还是当地有名的接生婆,凡是遇到难产妇女,社员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都会来找汪远铭。”

    这一段话,变相指明汪远铭懂得医学知识,利用安眠药就顺理成章,懂得使用蓖麻毒素也很正常。

    “汪远铭回到学院后,拿起放下多年的书本,重新走上讲堂。他是山南大学数学专业毕业生,原本回到讲台上讲授数学,接到筹建理化实验室的任务后,没有讲条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新任务。经过近四十年奋斗,我院理化实验室成为全省最先进的实验室。”

    这一段话,说明汪远铭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退休以后,汪远铭被返聘回学院,直到七十岁才正式离开工作岗位。退休以后,仍然发挥余热,参加了学校老年合唱团和老年长跑队,年过八十,仍然活跃在学校舞台上。”短短的一则英雄事迹,在侯大利眼中,似乎专门为了解答自己的疑惑。

    在碎尸案发生之初,之所以没有把七十岁以上老年人纳入侦查视线,是碎尸、抛尸和悬挂头颅需要体力。整个现场只有一种模糊脚印,虽然模糊脚印没法告诉我们凶手是谁,却透露出凶手现场只有一个男性。在抛尸现场,尸块分布极有规则,显示抛尸大概率也是一个人完成。正因为有这个判断,所以侯大利这才集中精力在中年男人身上。

    如今转变思路,把老年男人也纳入侦查视线,顿时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各种被忽略的与汪远铭有关的线索纷纷涌现。

    以前的阻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