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1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10) (第4/5页)
大型的水轮但是外观看上去都足够震撼,宋朝人难得有种骄傲的感觉,对,就这么夸他们。 旁的朝代:没工夫打理,一心想着抄作业。 【其实在农业当中除了本身的地理环境外,人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也付出大量的劳动力,要不说是精耕细作呢,这里面又属水利灌溉尤为重要。 其实还有虫害和肥料两样,但古代占比并不大,抓虫也没什么技术活,更加没有捷径,谈不上工具。 一开始的灌溉十分原始,就是挑水甚至是拿瓢舀水,“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春秋战国新的灌溉农具桔槔gao出现,也被叫做桥,可以百区不厌。 小时候在农村住过的应该见过自家的压井,汉朝的井提水算是老祖宗,但没有手摇柄,取水的时候就是把木桶丢下去,然后再拉绳子,通过辘轳的转动把水罐提上。 其实农村水井也有这样的,夏天还能直接冰西瓜。 这套装置使用了很多年才有了后面的曲柄辘轳,应当就是在唐宋年间,刘禹锡有一篇文章描述它,但这套装置并没有得到发展。 真正满足农业排灌农具是翻车,也就是龙骨车。 东汉末年就有宦官为洒路作翻车,三国时被改进用来灌园子,这些时候翻车都小巧灵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