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3/9页)
,他这张嘴要是没有人死保,真就祸从口出。 其他人想要学苏轼文学留名,第一得看自己有几两,第二得看会不会作死。 毕竟哪怕是苏轼都好几次栽在诗词、书信上,其他人更是得小心。 【苏轼基本上除了丁忧的时间都没有在老家,一个人被贬也不算多伤心,只不过中秋团圆之际难免想到自家好弟弟。 喝点小酒,看着天上的圆月,想到之前两兄弟在一块的时光,那叫一个文思泉涌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水平不用多说,课本上,音乐软件上,还怪好听的。 读书几十年后,不说全文背诵,但基本上说上一句就能接下一句,顶多顺序容易混淆。 这首词的评价极高,甚至有人给出,中秋词,《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面对如此夸张的语气,许多人想要反驳,可瞧见自己做过的那些诗词,若是同在一个文会,有这么一首珠玉在前,怕是都不敢拿出手比较。 至于才华横溢的文人倒是赏析起来,听着音律和他们完全不同的音乐,慢慢赏析又是另一种滋味。 撇开宋朝一堆写词大佬,唐朝诗人更是不少,品鉴一番觉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