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正文 五 安于北京 情定北京(67) (第8/12页)
到了癌症晚期,他几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的妻子整日陪伴在身边,喂他喝粥,给他梳洗,就连午睡的时候他们还头挨头的躺在一起。妻子表面看上去很坚强,可每当他昏睡的时候,我们却总能看到他妻子在一旁握着他的手默默地流眼泪。虽然她也知道这样的活着对丈夫来说很痛苦,但她还是对医生对我们说:“一定要尽全力,能让他多活一天就多活一天。” 他去世的时候是在傍晚,那一幕他妻子抱着他,轻摸着他的脸,不停在对他说:“儿子就在来的路上了。儿子还没见着你呢,你在坚持坚持,坚持见见儿子最后一面啊。” 听她这样的哭诉,站在一旁的我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下来。或许你会说我还不够成熟,或许你会认为在医院这个环境里工作,经常要面对生死,以后必然会变得麻木。或许是这样吧。只是,最初的我,当时的我,就是这个样子。 自己刚刚担任夜班的时候,小夜根本忙不过来。接完班就剩下自己一个人端着个盘子(治疗盘)到处跑。这边还在配液体,那边就叫要吸痰。痰还没吸完那边又喊要封管等等等等。最讨厌的状况就是刚完接班就有病人的液体不滴了。要知道,在我们科,好扎的血管几率只在五分之一。更多老年人的血管根本看不到,我们都是凭感觉摸了又摸。为了一针见血减少病人的痛苦每次都要蹲在床边找上半天。如果是长期卧床的病人,血管质量就更差了,不仅没有弹性而且就连回血都很难见到。所以为了及时给病人输上液,不仅是手背,就连脚背,脚趾,只要是能摸到静脉的地方我们都会去尝试。所以别人都说我们科的扎针技术是一流的,殊不知我们都是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