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魔仇剑录_人物介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物介绍 (第26/29页)



    生於漠北草原,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与正妻唆鲁禾帖尼所生的嫡次子蒙哥是嫡长子,旭烈兀是嫡三子,阿里不哥是嫡四子。忽必烈长大後,「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忽必烈年少有大志、重视汉地的治理,早在1244年,年轻的忽必烈便招揽了搜罗了各方的文人、儒生、旧臣等,形成了一个属於自己的幕僚团。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人,祖籍瑞州。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出身世宦之家,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入都元帅府为质子,十七岁为邢台节度府令史。

    时逢乱世,刘侃感慨「大丈夫怀才不遇,应当隐居起来寻找机会」,於是放弃官职上了武安山。後被武安山天宁寺虚照禅师招至该寺内为僧,授法名子聪。後被海云禅师推荐给尚未即位的忽必烈,以布衣身份参预军政要务,成为其重要谋臣。时人更以他才能卓着,称其「聪书记」,位列「邢州五杰」之首。

    刘侃出仕後,他与姚枢等人,制定「广招天下英俊,讲论治道」的用人方针,大举招贤纳士。如当时的大儒许衡、王恂、张易等人入仕,为当时仍为藩王的忽必烈出谋划策。

    至元元年1264年,升任光禄大夫、太保,领中书省政事,自此愈加尽心於国事。至元十一年1274年,刘秉忠逝世,年五十九。累赠推诚协谋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常山王,諡号「文正」。

    张文谦:1216年-1283年,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年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