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蒲团》第二回老头陀空张皮布袋小居士受坐蒲团 (第3/9页)
/br> 他又不消近身,随你隔几十丈远,只消把眼光一瞬,便知好丑。遇者好的就把眼sE一丢。那妇人若是正气的,低头而过,不着到他脸上来,这眼光就算是丢在空处了。若是那妇人与他一样毛病的,这边丢去,那边丢来,眼角上递了情书,就开交不得了。 所以不论男子妇人,但生下这种眼睛就不是吉祥之兆,丧名败节皆由于此。看官们的尊目若有类此的不可不慎。 彼时这书生走进来,对佛像拜了四拜,对和尚也拜了四拜,起来立在旁边。 和尚起先在入定之时不便回礼,待完了工课方才走下蒲团,也深深回了四拜。 叙坐已定,就问其姓名。书生道:“弟子乃远方之人,游苏浙中,别号‘未央生’。闻师父乃一代高僧两间活佛,故此斋戒前来,□仰说话。” 你道那和尚问其姓名他为何不称名道姓,却说起别号来?看官要晓得元来之时士风诡异,凡是读书人不喜称名道姓俱以别号相呼。 故士人都有个表德,有称为“某生”,有称为“某子”,有称为“某道人”。 大约少年者称生,中年者称子,老年者称道人。那表德的字眼也各有取义,或是情之所钟,或是X之所近,随取二字以命名,只要自己明白,不必人人共晓。书生只因X耽nVsE,不善日而喜夜,又不喜后半夜而喜前半夜,见《诗经》上有“夜未央”之句,故此断章取意名为“未央生”。 当时和尚见他称誉太过,愧不敢当,回了几句谦逊的话。其时瓦铛之中斋饭已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