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再造中华_第249章 名与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9章 名与钱 (第3/6页)

令咸丰深为满意。

    于是,“名”的事就定下来了。咸丰接受了彭蕴章的建议,决定给团练官员以“帮办团练大臣”的名号。接下来,便是“钱”的事。

    彭蕴章说:“自古办理大事,无外乎得人、筹钱。长毛贼叛乱以来,国家财政左支右绌,捉襟见肘。若要鼓励各省大办团练,又将是一笔大的开销。

    “团练不是八旗、绿营,不在军队编制内,朝廷固然不用承担团练的费用。但以往团练规模不大,训练不精,武器不利,地方乡绅勉强可以承担团练的费用。

    “如今,我们要鼓励大臣办理团练,势必要提高团练规模,要加强训练,要改善团练武器,甚至还要出省作战。这样一来,地方乡绅就没这个财力供养团练了。”

    这倒是个实情。

    为了镇压国内民乱,为了对付洋人,满清朝廷开支年年递增,财政早已千疮百孔。不得已之下,道光、咸丰只得大开捐纳之门,允许有钱人花钱购买功名、官职。

    譬如,道光二十七年,上海大买办吴健彰便花银五十万两,捐得苏松太兵备道记名按察使兼江海关上海海关监督的肥职。这就是天下第一肥缺-上海道台。

    捐纳出身的官员,花大价钱购买了官职,到任之后自然要大肆搜刮,捞回成本。所以,清廷的财政收入短时间得到增加,却对吏治、对社会风气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彭蕴章作为军机大臣,自然对清廷的财政情况一清二楚。办理团练需要大量经费,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