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名与钱 (第4/6页)
主士绅无法承担。彭蕴章另辟蹊径,建议开征“厘金”。 厘金,又称“厘捐”、“厘金税”,是满清为筹措军饷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创设的“额外征商之税”,后成为政府的重要税源之一。从晚清至民国,厘金实行近80年。 厘金通常由地方派出军队,在交通要道上设置关卡,对来往客商征税。开始时,其税率较低,税率约为百分之一。因一钱的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之为“厘金”。 彭蕴章说: “长毛窜踞金陵后,官军在扬州城北建立江北大营,有五万兵马,在金陵城东建立江南大营,有十万兵马。江南、江北大营兵马合计十五六万,每月军饷耗资巨大。 “江南大营人马虽众,却从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广东等南方富裕省份协饷,军饷勉力维持。江北大营人马虽少,却从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贫弱省份协饷,‘度支万分窘迫,军饷无款可筹’。 “幸而,江北帮办军务雷以鍼采纳幕僚钱江的建议,在江北水陆要冲设置厘卡,对来往货物课以百分之一的捐税。江北大营得此饷源,不仅足以养兵,还额外募勇数千,士气大震。” “厘金税征于无形,民不觉也,且细水长流,源远不竭。在商,百里抽一,不关痛痒,可转嫁给买主;在官,则如涓涓之水,汇集成河,积少成多。 “若能广为开征厘税,则可以之养团练,养八旗、绿营。资用既裕,兵气遂扬,长毛、黑旗贼焉有不灭之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